業務板塊Business
加強政策性金融監管引領
高質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政策性銀行監管部黨支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政策性金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政策銀行部黨支部按照會黨委決策部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和重大意義,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心懷“國之大者”,加強使命擔當,強化監管引領,助力政策性金融踐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金融使命。
?一、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戰略安排、戰略舉措,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從實踐到理論的突破。
?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從中國特色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發展成就雄辯地說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現代化老路,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二、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踐行政策性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黨的二十大把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徑和精準落點。
?近年來,政策銀行部持續督導政策性金融機構緊緊圍繞職能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薄弱領域,認真踐行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一是提高政策性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指導政策性銀行投資集成電路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設立專項信貸資金,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銀行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9%,較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約10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近20%。指導政策性銀行將信貸資源向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10個商業性金融供給不足地區傾斜。截至2022年9月末,上述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領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1%,10個商業性金融供給不足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指導政策性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截至2022年9月末,綠色信貸余額5.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22%。督導政策性金融機構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涉及項目數量超過2500個;2022年1-9月,出口信保公司短期險承保金額同比增長16%。
?二是優化政策性金融服務體系,支持社會發展薄弱領域。指導政策性銀行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2018-2020年,政策性銀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近2萬億元,扶貧貸款余額連續3年占銀行業一半以上。推動政策性銀行建立金融扶貧長效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督導開發銀行、農發行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累計幫助約2600萬戶城市住房困難家庭、近1億人“出棚進樓”。指導開發銀行、農發行按時按量投放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全力支持“保交樓、穩民生”。指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助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2022年1-9月,出口信保公司短期險服務中小微企業15.17萬家,承保金額1681.86億美元,同比增長16.34%,小微業務平均費率0.10%,下降超過10%。
?三是強化政策性金融供給,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2020年,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影響,指導政策性金融機構設立專項貸款、開辟業務綠色通道、對航空等困難行業發放應急貸款、給予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2022年以來,為全力支持服務穩住經濟大盤,及時出臺《關于政策性金融機構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引導政策性銀行充分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重點支持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銀行基礎設施領域貸款較2022年初增長近12%。積極參與推進有效投資重大項目協調機制,全力支持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目前,前兩批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
?三、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政策性金融監管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政策銀行部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政策性金融監管道路。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更加自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政策性金融機構監管工作的根本保障,政策銀行部將更加堅定地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政策性金融機構監管實際工作中,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的規律有機結合,把加強黨的領導融入引領政策性金融機構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防控金融風險、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個環節中。持續加強政策性金融機構監管條線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筑牢“親”“清”監管關系。
?(二)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政策銀行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持續督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要求,堅守政策性職能定位,著力聚焦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一帶一路”倡議等,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調節作用,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增強政策性金融監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策銀行部將始終牢記“為民監管”職責,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立足主責主業,在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著力補齊民生短板。聚焦實現共同富裕,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政策性金融供給,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接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加強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圍繞新市民金融服務,督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落實落細各項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政策舉措,增強對3億新市民的金融服務質效,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所需、所想、所愿。
?(四)堅持深化改革,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政策銀行部將以分類分賬改革為抓手,依托“四位一體”的監督與管理制度體系,強化職能定位監管,引導機構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持之以恒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優化。督導開發銀行聚焦基礎設施、制造業、科技創新和卡脖子等領域,進出口銀行聚焦支持對外經貿發展和跨境投資、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國際合作領域,農發行聚焦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發展、農業農村建設和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出口信保公司聚焦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以及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助力外貿創新發展等充分發揮作用。
?(五)堅持斗爭精神,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擺在政策性金融機構監管工作的突出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揚斗爭精神,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政策銀行部將始終堅持風險為本,督導政策性金融機構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增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有效性、精準性。督促政策性銀行做實資產分類,充分暴露風險真實水平,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做好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始終保持案件風險防控強監管態勢。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強化制度建設和執行;持續夯實資本基礎,強化資本約束機制,不斷提高風險抵補能力。
?(六)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監管短板完善政策性金融監管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政策銀行部將嚴格貫徹落實相關要求,補齊政策性金融監管短板,切實提高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高“依法監管”能力,加快出臺政策性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差異化風險權重政策等,使政策性金融監管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強化“協同監管”能力,加強與財政部、人民銀行、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合作,凝聚重大事項監管“共識”;進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與駐會、駐機構紀檢監察組三方聯動機制。加強“風險監管”前瞻性,持續探索EAST系統在非現場監管中的運用,前移風險監測關口,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